十月 17
面對地震的新可能性
今天傍晚南部連續三個4級左右的地震,尤其是傍晚11點左右的地震最有感。讓我想起大概是6、7年前開始,自動開始了一個屬於自己面對地震的新方式 -- 我會在地震的當下,刻意、瞬間的進入靜心的狀態與震動連結,讓寧靜與震動融合。整個過程大概是,3、4秒的瞬間。
今天傍晚南部連續三個4級左右的地震,尤其是傍晚11點左右的地震最有感。讓我想起大概是6、7年前開始,自動開始了一個屬於自己面對地震的新方式 -- 我會在地震的當下,刻意、瞬間的進入靜心的狀態與震動連結,讓寧靜與震動融合。整個過程大概是,3、4秒的瞬間。
突破一下日常的既定認知,進入玩樂、探險、充滿好奇心的可能~~~
聽見內心真實渴望了嗎?總是那麼的認真、努力....但卻覺得內在如此枯竭、身體如此的疲累?
可以知道的是,在我們的舊認知之外。而我們又如何開啟那個更高版本的自己,啟發全新的自我認知呢?
後設認知(Metacognition)或譯為元認知,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發明及定義,即「認知的認知」或「知識的知識」。簡言之,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(包括:記憶、感知、計算、聯想等各項)的思考。
爭執的意義並非發現真理,那與真理無關,也與對錯無關。那我們是否還能夠從爭執中尋找出意義呢?
嘗試走到陽光之下,只是靜靜的享受陽光,發覺自己的變化。
『 教育的真正意義應該是拓展人類感知和意識的工具,而不是為更大的機器製造齒輪 』
當我們學習回歸內在之光的時候,即便在黑暗之中仍然能夠發現閃耀的光芒、仍然能夠追隨內在之光的指引,從黑暗之中開始展現多彩光芒。於是黑暗也成了創造的基質,乘載多樣貌的未來時光。